民政工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,保障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直接面對著廣大基層群眾,民政工作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,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,民政救助在民政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
一、民政救助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:
1.民政救助動態管理工作難度大
由于有一些低保戶對民政救助政策了解不透徹,習慣了吃低保,不善于尋找改善現狀的辦法,就是在生活狀況改善之后,有的人依然隱瞞收入狀況,在民政工作人員入戶調查時配合不夠主動,增加了民政救助工作動態管理的難度。
2.民政救助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
民政救助工作的具體事務多,直接面對鄉村群眾,工作繁雜具體,但是,由于鄉鎮政府不斷推進人員優化工作,有效解決了人富余問題; 然而,有時也會出現人員配制不夠現象,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政救助工作效率。
3.群眾對民政救助的認識有待提高
隨著人的年齡增大,有些人因為出現失去勞動能力、生病等現象導致生活困難,這本來是一種自然現象,應該由具有贍養能力的子女來贍養,但是,由于少數群眾對民政救助的認識不高,依然提出民政救助的申請。
4.村干部對民政救助政策把關不嚴
村干部本應該在民政救助工作中把好關,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法規抓好民政救助工作,并及時進行公開、公示,但由于少數村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,政策觀念不強,依然為不符合條件的群眾申報低保,不但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,同時也增加了民政救助工作人員的入戶調查工作量。
5.信息不能夠及時共享
救助對象的家庭收入、家庭財產在工商、地稅、公安、車管等部門不能及時共享,不能及時掌握救助對象的家庭狀況,不能及時將死亡人員與救助對象進行比對。
二、民政救助工作存在問題和建議解決辦法:
1.強化政府在民政救助中的組織領導作用
目前,各鄉鎮政府充分發揮民主救助工作的主體作用,主動擔責,均成立了民政救助領導小組,明確了分工負責制,完善了相應的管理網絡,保證了民政救助工作正常開展,但是,在實際工作中,民政救助工作需要多個部門配合,需要鄉鎮政府從中組織協調,進一步加強對民政部門和與民政救助相關的財政、衛生、教育等部門的統籌領導, 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,才能保證民政救濟中的具體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,高質高效的推進民政救助工作。
2.抓好民政救助的政策宣傳,爭取最大理解
應該充分發揮宣傳、民政、政法等多個部門的作用和相互配合,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和途徑,堅持開展民政救助法律法規和孝文化的宣傳,讓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夠明白,子女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,只有子女盡到孝敬老人的義務,才能讓生活無來源的老人有基本生活保障。同時,堅持開展“道德講堂”、“孝愛之星”評選等載體活動,大力弘揚孝老敬老先進典型的事跡,努力營造孝老愛親的濃厚氛圍。通過宣傳櫥窗、微信群和QQ 群等途徑,做好民政救助的公示,自覺接受老百姓的監督,努力爭取各方面對民政救助工作的理解支持。
3.堅持對受助對象入戶調查爭取最大成效
堅持抓好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引導,不斷改進他們的工作作風,采取深入鄉村受助對象家庭走訪調查,與受助對象近距離接觸、面對面交談等辦法,切實抓好對受助對象宣傳解釋工作,提高他們對民政救濟工作政策法規的理解和支持,減少民政救濟工作被動。建立受助對象的管理檔案,經常更新相關資料,加強受助對象的動態管理,做到精準救助。努力實現由群眾上門求助為主動救助的轉變,除了及時處理上門求助的各項事宜,對于一些困難家庭,因性格或對政策不理解等方面原因,沒有向鄉鎮民政部門提出求助的,主動收集相關信息,進戶幫助,讓應該得到救助的人及時得到救助。
4.加強民政隊伍建設把群眾根本利益維護好
應該堅持“人人皆人才,人人可成才”的理念,通過多種途徑引進民政救助人才,為民政救助隊伍増添新鮮血液; 通過給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壓擔子、加任務,提供機會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磨練,學會完成處理復雜民政救助事務,讓他們逐步成長為民政救助人才; 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知識、業務知識的培訓活動,讓民政救助人員在學中干,在干中學,持續學習,終身學習,著力提升民政救助隊伍的整體素質, 做到對群眾提出的詢問解釋透徹,徹底干凈,在政策解釋方面決不能模棱兩可、拖泥帶水,人人當好民政救助工作的行家里手,切實把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。
5.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民政救助
應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,加強政府救助工作與社會救助工作的有效銜接,搭建政府與社會共同救助的平臺。以農村幸福院為有效載體,搭建留守兒童、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的關愛救助陣地。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的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,通過捐贈、減免收費、創建幫扶項目、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,積極參與社會救助活動,同時,改變過去單一的物質救助辦法,變為物質保障、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、心理疏導、能力提升相結合的救助辦法,增強民政救助工作實際效果,努力開創民政救濟工作新局面。
6.突出信息化支撐讓民政救助步入快車道
鄉鎮民政救助工作必須緊跟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,充分利用縣、鄉、村民政救助綜合化的信息平臺,整合與民政救助工作相關的各部門的信息數據,實現一網通辦,群眾只進一扇門、只跑一次腿、只要一張身份證、只用一個民生服務碼的“四個一”服務。同時,定期開展困難家庭信息核對,切實摸清困難家庭基本情況,對于哪些利用虛報、隱瞞、偽造等手段騙取低保資金的失信人員,依法嚴肅處理,保證民政救助工作的公平合理性。
7.努力實現民政救助工作的新突破
在民政救助工作中,鄉鎮民政部門應當始終堅持急困難群眾所急、想困難群眾所想的觀念,始終站在民政救助工作的最前沿,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,切實加強對轄區范圍內困難群眾的分類救助管理,保證應該救助的不漏一人。在上級民政救助資金下拔到位后,應該嚴格按相關規定和要求,精心組織,合理安排,保證救助資金及時發放到位,同時,在政府的支持下,加強與社會救助中心、婦聯、殘聯和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的密切聯系,促進民政救助工作合力的形成, 確保民政救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。
8.實施扁平化管理打通救助“最后一公里”
鄉鎮政府應該整合民政救助工作職能,配齊相關工作人員,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,優化民政救助事項審批流程,指導各相關部門、村組的救助政策落實,實行“一門受理、協同辦理”, 努力提高辦事效率;明確村兩委的民政服務職能,強化村干部的民政救助工作責任心,激勵村干部全心全意為群眾辦事,及時反饋困難家庭實際情況,可以為困難群眾代辦社會救助申請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9.強化服務意識,嚴格政策標準。
一是要加強對救助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,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;二是加快完善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建設,充分利用公安、房管、人社、稅務、市場監管、住房公積金、金融等相關部門的信息資源,建立困難群眾信息核對系統,杜絕“人情?!?、“錯?!爆F象的發生;三是要強化基層干部服務意識,提高為民服務能力。
10.強化監督檢查,提高群眾滿意率。
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城鄉低保政策宣傳力度,不留死角;二是要建立城鄉低保政策和低保對象長期公示制度,每個村(居)委會設立城鄉低保政策和低保對象長期公示專欄,接受群眾監督,及時糾正存在問題;三是主動邀請縣監察、審計、財政等部門加強監督檢查,確保城鄉低保制度的嚴肅性,做到“公開、公平、公正”。
三、民政工作目標
民政工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,保障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,而民政救助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,必須高度重視,認真對待,客觀公正的認識當前民政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不斷改進工作作風,創新民政救助工作方式方法,著力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,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傳遞到受助對象中,促進鄉鎮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。
(責任編輯:金所明)